第844章 孱

          明面上卻仿佛天下太平,既沒有什么柄國專權、也沒有叛亂自立,只有大破蒙虜,特冊封李瑕為秦王。

          當然不敢在官面文章上把矛頭指向賈似道、李瑕。

          不能撕破臉,得先穩住這些奸臣、叛賊,也就是先穩住了國勢,之后再設法罷免賈似道。

          借由為吳潛平反之事。

          吳潛的罪名在于,“忠王之立,人心所屬,潛獨不然”。那一般而言,只要趙禥在位一日,他都休想平反。

          但朝臣們總有辦法,指出當時吳潛亦支持立忠王,是賈似道黨羽侍御史沈炎、孫附鳳、蕭泰來、劉宗申等人憑空捏造,誣陷并殘害吳潛。

          他們沒有直接把矛頭指向賈似道,而是在數日間定了這些賈黨黨羽的罪名,追復吳潛原官。

          之后,朝廷再次下詔,任吳璞為成都府通制,任吳琳為夔州路鎮撫使,任吳潛女婿奚季虎為欽差大臣往關中管理農營田事……

          如此一來,既順著李瑕的意思,安撫住了這個叛賊。又顯得朝廷還有權威,能派遣官員往秦王治下。

          賈似道也未反對,仿佛真是戴罪在家,實則是知道只能向李瑕妥協,由朝臣去受這些窩囊氣。

          而朝臣們也趁勢打壓賈黨黨羽。

          這場爭斗中,李瑕自立,但名義上卻還未完全脫離大宋;賈似道暫避鋒芒,讓別人去擔責任,但也默許了勢力打壓;朝臣們開始對賈黨反擊,但也承擔了來自李瑕的壓力。

          三方都在謀取利益,但也都有妥協。

          政治本就是在妥協中牟利,最可怕的反而是妥協不了,必須撕破臉的時候。

          ……

          在這個過程中,陸秀夫漸漸理清了他挽救社稷的思路,且得到了江萬里的支持。

          “學生以為,不該只將李瑕視為叛逆。

          大宋有岳武穆,本可收復中原,奈何失此不圖,冤殺遂聞,可謂亡國之禍源;今李瑕有岳武穆之能,卻懼步其后塵,朝廷安可再以叛逆視之,自毀長城,則宋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