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明測字天師蕭風 > 第四百七十七章 軍戶匠戶

      第四百七十七章 軍戶匠戶

      一壇又一壇,祖父后來喝到吐血,遼王世子仍命他繼續喝。祖父是被人抬回家里的,當晚就去世了。

      下官蒙朝廷賞識,萬歲天恩,如今忝居三品,今年為全家脫了軍籍。只是祖父他,卻等不到了……”

      朝堂中人人低頭,遼王此時尚在,雖無實權,在封地也是一手遮天的。張居正想來是心中苦極,才會說出這等往事。

      嘉靖默然不語,嚴嵩則質問道:“軍戶也有晉升之路,只需奮勇殺敵,自然不愁前程。而且還有武科可考,難道一定要讀書走文科舉才行嗎?”

      嚴嵩說的武科,就是武科舉了。武科舉一直存在,只是從宋到明,武科地位一直極低,甚至一度都被取消了。

      一直到土木堡之變,戰神明英宗一戰葬送了大明幾乎全部的武將精英,實在是無人可用了,才不得不重啟武科舉。

      但在重文輕武的情緒下,武科的選拔方式依舊很奇葩,首先是要紙上談兵,謀略策論占大頭,至于武藝如何,占分數并不高。

      關鍵是即使中舉,社會地位也不會有太大改善,即使得了前幾名,最多也就是當個中下層軍官罷了。

      有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孩子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也喜歡閱讀兵書。祖父覺得自己孫子文武全才,寄予厚望。

      這個孩子也非常努力,考上了舉人,但是多次會試都考不上進士。無奈之下,他參加了武舉考試,結果就拿了狀元!

      他歡天喜地回家報喜,卻被祖父臭罵一頓:“沒出息的東西,一個武狀元有什么可高興的?最多是去當個小軍官!

      你給我安心在家讀書,繼續考進士!記住,出去不許跟別人說你考武科的事兒,你是文舉人,人家本來很尊重你的,一說考了武科,全家跟著你丟人!”

      這個案例極其真實地反應了當時的情況:武狀元不如文舉人!這種情況下指望武科選拔將才,簡直是癡人說夢。

      所以蕭風笑了笑:“不經文科舉而當大官的軍戶,不知今天在場的可有嗎?”

      眾人互相看看,沒一個人說話的。其實今天在場的高官中,軍戶還有一個,就是高拱。

      但和張居正一樣,都是通過科舉考上進士才當上的高官。沒經過科舉能當大官的,一般都是像戚繼光這樣,靠祖上恩蔭直接當將軍,然后再立大功才行。

      但這些恩蔭大多是朱棣搶皇位時封的,現在的軍戶可沒有這么好的機會了,打一輩子仗,能弄個游擊將軍就算到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