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誰挖的坑誰來填
其實本無事,當時我跟他們商量的時候,大家合計著,就能夠將此事定下來,可他們偏偏認為,這是我上任的第三把火,是處心積慮的防著我,如今他們是騎虎難下。”
許遵道:“但你也不可大意,萬一他們為了對付你,就是要采取羈縻制度。”
張斐笑道:“他們要能回到羈縻制度,我立刻辭官,回去當珥筆。公檢法出來之后,羈縻制度就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退一萬步說,就是他們想這么干,熙州百姓還不答應。”
政事堂。
“君實,事到如今,你還幫那小子說話?”
文彥博惱羞成怒地等著司馬光。
司馬光據理以爭道:“我不過也是就事論事,這張三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令諸位滿意。”
“你。”
“行了。”
富弼打斷了他們二人的爭論,“無論如何,要是我們能夠及早想出應對之策,便無今日之事,如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啊!”
事到如今,他也已經反應過來,其實張斐就是篤定他們會等著自己先出招,結果他不出招,而是還跑去告狀。
愿賭服輸。
呂公著問道:“富公對此怎么看?”
富弼先是瞧了眼文彥博,沉吟半響,“王介甫說得很有道理,公檢法都已經管控住熙河地區,要回羈縻制度的話,就得先將公檢法給撤出來,但這根本就說不過去,也不合常理。
原本我認為維持現狀,就挺好的,也不是那么緊迫,暫時不需要改動什么,但如今看來,這也是不行的,如今那邊跟西夏的沖突如此頻繁,如果公檢法無非給予約束,情況可能真的會進一步失控的。”
呂公著道:“但是那邊全是吐蕃人、黨項人,若是任由他們進出中原,可能會危及中原的安定。”
富弼道:“以前采取羈縻制度,那是因為兩地的制度、法律,風土人情都不一樣,朝廷也難以管控,但如今大家同在一個制度下,又是同一部法律,其中風險自然也降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