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張三最新 > 第七百二十九章 到底是誰的錯?

      第七百二十九章 到底是誰的錯?

          張斐道:“那從兩浙的稅入來看,這均輸法可有起到利好的效果。”

          “呃。”

          何寧遲疑了下,“其實方才那位余員外說得不錯,當?shù)囟愂沾_實是在年年降低,主要就是因為商稅降低不少。”

          張斐問道:“為何商稅會減少。”

          “就是因為來往商人減少了很多。”

          何寧道:“尤其是絲商,許多商人去余杭做買賣,主要是夠買當?shù)氐慕z,但往往會額外再買一些貨物回去,一旦絲商減少,不僅僅是絲,還導致很多貨物賣的都比以前要少,商稅是必然會降低的。”

          張斐問道:“你可有證據(jù)證明這一切?”

          何寧道:“三司都有賬目的。”

          張斐道:“你可以向朝廷匯報此事?”

          “那倒是沒有。”何寧搖搖頭道。

          張斐道:“你為何不匯報此事。”

          何寧道:“首先,因為均輸法就是防止那些商人囤積居奇,這必然會導致商人變少,商稅減少也是必然的,如果發(fā)運司能夠錢省回去,那就不算是虧,據(jù)我所知,朝廷應該沒有虧。

          其次,商稅主要減少是在于過稅,而過稅主要算在地方財政上面,是不會影響到我們轉運司的稅入。

          最后,均輸法并沒有過多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計,主要還是影響那些商人,所以,我也就沒有多說什么。”

          雖然北宋商業(yè)發(fā)達,商稅甚至超過農稅,但基本盤還是在農業(yè)方面,因為大部分人口都在農業(yè),就古代而言,考核成績,往往是地方安定,不是收入要增多多少,不減少就有功。

          均輸法對于農夫影響到,其實是比較小的,到底很多農夫不參與商業(yè),主要是影響到商人、市民。

          這就是為什么均輸法出來的時候,反對的人,是比較少的,聲音也比較小,就蘇軾跳得歡,司馬光都沒說什么。不像青苗法出來后,那就是鋪天蓋地的批評聲,因為青苗法是直奔農業(yè)去的,一旦出事就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