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后續(xù)叫什么 > 第七百七十六章 老爺們!卷起來吧!

      第七百七十六章 老爺們!卷起來吧!

          左右一看,哪里還見司馬光、蘇軾、范純?nèi)嗜说挠白印?br/>
          這可是將王安石給氣炸了。

          你們不講武德啊!

          殊不知旁邊的小閣樓上,有著兩個年輕人是一直注視著他們。

          正是趙頊和張斐。

          趙頊今日也是悄悄出宮,來看看這市場的繁榮,是不是真的如那些大臣所言。

          回到酒桌上,趙頊向張斐問道:“你認(rèn)為他們方才的爭論,誰才是對的?”

          “都對。”

          張斐解釋道:“目前的財政增長,主要是源于吏政,而吏政清明,又哺育了稅政和行政。

          到底我大宋的田地,多半都是掌控在那些大地主手里,他們以前都不交稅的,現(xiàn)在都得交稅。

          還有就是腐敗問題,如今公檢法這么強(qiáng)勢,誰還敢貪污受賄,公使錢支出,都在大幅度減少,所以財政翻倍增長,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財富其實也是有所增長,這又是來源于百姓的積極性。以前富戶不敢掙錢,甚至還自殘躲避衙前役,現(xiàn)在敢掙錢了,其次,以前錢還沒有賺,就被一些底層官員勒索大半去,所得也就能保一張嘴,沒有多余的錢去擴(kuò)大生產(chǎn),現(xiàn)在他們能夠所掙之錢,又投入到生產(chǎn),就好比那賣雞蛋的老漢,他有所余,就能夠養(yǎng)更多的雞了。

          雖然財富增長不多,但是未來完全就要依靠這一點去推動財政增長。”

          趙頊問道:“此話怎講?”

          張斐回答道:“因為吏政來的利好,是有上限的,如果人人都依法交稅,那財政就沒有增長余地,只要百姓掙得越多,財政才能夠持續(xù)增長。”

          趙頊又問道:“可如何讓百姓掙得越多?”

          張斐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只能通過改善技術(shù)來增加財富,比如說,我朝的水稻技術(shù),就遠(yuǎn)勝于唐朝,農(nóng)民所得糧食就更多,稅就交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