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老爺們!卷起來吧!
趙頊嘆道:“但這談何容易啊。”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
張斐道:“在利益的促使下,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增長財富,尤其是商人,他們肯定會是最為激進的群體,但我以為,他們還是缺乏一些智慧,這可能需要朝廷相助。”
趙頊又問問道:“朝廷如何相助?”
張斐剛張口,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對了!陛下最近不是在籌備官制改革嗎?”
趙頊點點頭,又問道:“這與此事有何關系?”
張斐道:“我之前曾與范檢察長交流過青州事業署的情況,據他所言,青州事業署發展不錯,其中很多有才華的官員,改進制鹽術,以至于濱州海鹽的產量得到提升,同時他們還改善了冶煉術,而這部分官員,多半都是學士出身。
但可惜只有青州目前是在這么做,這還是當地債務重組導致的。”
趙頊點點頭,“學士乃職名,不同于官名,這些學士都是進士出身,本身都有才干,只不過我朝取士,遠勝于唐朝,但職位有限,只能安排他們在諸閣充當學士。”
張斐道:“既然如此,何不將以他們的興趣為主,將他們統統劃分到事業學院去,讓他們去研究這些技術,不管是產糧,還是產鹽,還是冶煉。”
趙頊道:“但朕有時候也得與他們議事。”
這些人全都是備選官員。
張斐道:“他們只是在學院擔任學士,陛下還是隨時召他們議事,若想要財政進一步增長,并且無限增長,他們是至關重要。”
青州事業署的成功,讓張斐認為,想要提高技術,還得依靠他們文人,光憑工匠還是不行的。
蘇軾在京東東路治水,就非常成功,他還只是友情相助。
趙頊驚喜道:“還能無限增長?”
張斐笑道:“我朝水稻產量是唐朝的兩三倍,為什么就不能是三四倍?”
趙頊點點頭道:“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