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張三求書名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文武與法(終)

      第五百二十八章 文武與法(終)

      “基于所有的證據來看,種副使的確有矯詔、擅興的嫌疑。”

      說到這里,張斐話鋒一轉,“但是這嫌疑還不足以將其定罪,然而,因為朝廷在決策方面的不明,這是更有利于種副使,故此本庭長并不認為他有犯下矯詔和擅興罪。”

      種諤雙手捂住胸口,猶如從地獄直接上升到天堂。

      刺激!

      真是太刺激了!

      而鄭獬等人,卻是睜大雙目,不敢置信地看著張斐。

      你這簡直是睜著眼說瞎話啊!

      不等他們張口開噴,張斐就趕緊言道:“首先。就是關于擅發兵的嫌疑。而關于這一點,本庭長也在審理的時候提到過一些判定標準。

      這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整個招降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而種副使出兵綏州,只是事件中的一個行為。

      在招降一事上,所有證據都顯示,朝廷是默許的,根據我們所調查的證據來看,邊境上招降對方敵將,也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在整個治平年間,我所知道的就有十六例。

      而根據所有證人的供詞來看,種副使并不知道嵬名山實則是沒有答應歸降,他是認為對方已經歸降。

      而根據郭相公的供詞,以及以往的事例來看。在歸降這個過程中,一旦走漏風聲,十有八九都是失敗告終。而基于綏州地理位置重要性,以及朝廷并沒有明確否決,那么種副使當機立斷,選擇出兵,這屬于一個統帥該有的職權。

      并且,所有供詞都表示,種副使是做了非常妥善的部署,這一點尤為重要,一個武將想立功,這是很正常的,誰又不想。我們要看得就是他是否有貪功冒進,而關于這一點,我主要看得是過程,而非是結果,而根據參與者的供詞來看,他是有做充分的準備,確保萬無一失,此非幸運。”

      這回輪到種詁、折繼祖等一干武將們,暗自為張斐叫好。

      早就應該這么判了啊!

      對比起來,以前的判決,那簡直就是粗糙的一逼。

      鄭獬他們則是有些此意,如果判定出兵只是整場戰爭的一個行為,那么朝廷的決策,不在于出兵與否,而是在于招降與否,只要朝廷允許招降,那么出兵不需要朝廷的詔令來支持,那確實有很多先例可以給予張斐支持。

      戰爭已經打響,武將不可能動用一兵一卒,都得請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