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 第六百六十八章 擔擔島的嬗變

      第六百六十八章 擔擔島的嬗變

          整個榕城、包括隔壁的地瓜縣,還有蕉城地區的雜魚,幾乎都讓李多魚給收購空了。

          專門負責飼料廠的陳文超最近沒日沒夜的加班,也不知道到底生產了多少飼料出來。

          總之,這兩個月的閩龍還真就跟印鈔機一樣,由于增加了海帶絲的原故。

          李多魚每畝海帶差不多能掙到四百塊左右,比別人多了一百塊出來。

          而他總共有三千六百多畝,單單海帶收成這一塊,李多魚就入賬了一百多萬。

          哪怕扣除掉所有的成本,單單海帶這一項的利潤,就讓他直接坐穩百萬富翁的寶座。

          再加上賣蝦苗和飼料賺的錢,李多魚今年的收益,直接跟糖廠的林阿寬持平了,有兩個百萬。

          而今年擔擔島的所有海帶養殖戶全都笑瘋了,最近這兩個月天氣非常好。

          只要有養海帶的,全都賺到錢了,且回報率在四倍以上,以前還老想著統計什么萬元戶。

          現在都懶得統計了,隨便數一下,整個村的萬元戶已經超過五十位。

          而最早跟李多魚一起養殖海帶的那撥人,幾乎全都是十萬元戶,他的大伯和三叔就不用說,連帶著王金山、老陸他們今年也是賺到鍋滿盆滿。

          隔壁陳家村這兩年也全都跟著發財了,今年的萬元戶數量,也突破了二十位。

          最早開始養殖海帶的陳阿泰,一個轉身也成了十萬元戶,成了他們村最有錢的。

          而自打有了錢后,李多魚發現整個擔擔島的人文融洽了很多,很少再出現那種撕逼倒灶的事。

          不過,一開始沒跟上步伐的那些人,這幾年還真就被甩得非常遠。

          貧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肖衛東他爹,也正是肖青松,早年擔擔島最有錢的人。

          由于他們家跟李多魚關系不好,自然也沒搭上海帶養殖這輛快車。

          現如今,整個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別人都已經是萬元戶,而他家反而溫飽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