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1983小海島,從養(yǎng)殖大戶開始 > 第六百六十八章 擔擔島的嬗變

      第六百六十八章 擔擔島的嬗變

          還有二叔公家的那幾個孩子,徹底成了拖油瓶,同樣都姓李,且還是親戚,卻變成比半腰和村尾都要窮的一波人。

          相反,擔擔島原本最窮的半腰和村尾,經(jīng)過這幾年的努力,很多家庭都富起來了。

          有人養(yǎng)起了海帶,哪怕沒有養(yǎng)的,他們也都很辛勤地干活,現(xiàn)在的擔擔島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只要愿意干的話,一年賺個大幾百塊絕對不是問題,一家人同時努力的話。

          兩年還真翻身了。

          其中,翻身最好的就屬陳文超,不單有了兩個孩子,且還要開始蓋新房了。

          陳文超的新房并沒有選在村里,而是選在了新區(qū)那邊,已經(jīng)向村委會購買了一塊地皮,也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且不單陳文超有這種想法,不少賺到錢的人,全都看到了新碼頭那邊的潛力。

          縣水產(chǎn)研究所的貝類培育基地已經(jīng)竣工,就差一個竣工儀式,鷺島水產(chǎn)科技學校分校,差不多在年底也會竣工。

          預估,明年暑假就會正式投入使用,而李多魚的水產(chǎn)加工罐頭廠、冷庫也全線動工。

          但凡有點腦子的都很清楚,將來新碼頭那里,絕對是擔擔島的經(jīng)濟中心。

          今年下沙村和陳家村申請地皮的人,已經(jīng)超過三十戶,且數(shù)量還在不停增加。

          除了陳文超外,趙家兄弟算是半腰和村尾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因為他們賺的都是辛苦錢,這兩兄弟的婚姻大事總算解決了,趙二牛跟同村一位叫張小花的好上了。

          至于趙大海,直接火箭螺旋飛升,還沒結婚,就多了一個娃出來,最終還是沒能跨過這個坎,跟那個陳寡婦好上了。

          而在這個房地產(chǎn)還沒形成規(guī)模的年代,漁民賺到錢后的第一件事,除了蓋房外,那就是買船。

          畢竟養(yǎng)海帶的話,并不會占據(jù)漁民太多時間,閑暇的時候,大家還要出海捕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