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28再生父母可不是那么好當的
一個是去干監察御史,有四條路,將來往按察副使、僉事、參議走到布政使,時機一到調回來京師來也能做到侍郎、尚書的位子。
剩下那個選擇就是去當給事中,將來去太仆寺或者走布政參政的路子。”
大明官員若是想要升遷。
第一官員一般有中央與地方任事的經歷,歷中央官則知全局,地方任事于民最親,便于了解民情。
同時,中央與地方皆歷,內外參用,可防止官員結黨營私。
自古就有京官必用守令的傳統。
第二官員要有行政與監察輪歷。
做了行政官便遷做監察官,如推官、知縣、中書舍人升為科道官,按察僉事升為布政司參議。
洪武時極為重視官員的內外平衡,就是防止他們結黨營私過多。
在王布犁看來,丞相胡惟庸給吳衛畫的餅很大。
他一個六品官就是坐火箭,也不可能在三五年內進入六部當侍郎之類的,更不用說尚書。
排在他前面想當尚書的人兩只手都數不過來。
而且老朱也不會給胡惟庸那么長的時間,去肆意發展自己的黨羽。
在座的各位胡惟庸黨羽,沒幾年活頭的!
洪武元年朱元璋雖然設六部,但六部權輕,多仰仗丞相意指。
吳衛是相信胡惟庸能夠提拔他的,只不過是時間長短問題。
吏部往下下發調動,那就是胡惟庸的一句話,根本就不用過朱元璋。
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處死,朱元璋廢除丞相,六部才由原來的正三品衙門上升為正二品衙門,成為文官最高品秩的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