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216我為什么要做百官口中的明君呢?
關建是朕早就在洪武六年的時候就下令,讓官府之間的文字變得簡單、明白,把朝廷和民間都打通,多用口語,總比用文章好的多。”
“爹,你說的對。”
朱標也沒有反駁,只是平靜的接受。
反正這都是他爹的執政思想,并沒有傳到他這里。
“所以我也沒有給與他們獎賞,反倒是一些說白話的,很實誠,這些人入了我的眼。”
朱元璋揮揮手,不想討論這件事了。
目前隨著關注王布犁的人越來越多,他派出去的檢校也并不能時刻監督到,特別是他家里還有著百戰老兵存在。
這種人耳朵眼睛都靈敏的很,或者說感覺很對,說不準就會摸到檢校,最后鬧了笑話就不好了。
故而他兒子與王布犁在房間里的言論,朱元璋是不清楚的。
朱元璋對于這些動腦筋的吏員十分的厭惡,又讓他想起來唐宋兩代還有一樣壞風氣。
朝廷任官令發表以后,被任用的官照例要辭官,上辭官表,一辭再辭甚至辭讓到六七次,皇帝也照例拒絕,下詔敦勸,一勸再勸甚至六七次勸,到這人上任上謝表才算罷休。
辭的不是真辭,勸的也不是真勸。
大家肚子里明白,是在玩文字的把戲,誤時誤事,白費紙墨。
朱元璋認為這種做作太無聊,把它廢止了。
若是把這些吏員給提上來,難不成還要走這樣的老路?
“爹,我其實也是從這里給考成法加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有榮譽的官員將來興許能夠干出更多的事情來。”
朱標把試點于吏員的事給朱元璋解釋了一遭,這些人職位低,就算出了錯,也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