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技藝傳承,風云突變
隨著原材料供應問題的妥善解決,清平村竹編工坊的發展駛入了高速路。工坊規模持續擴張,原本略顯局促的場地如今顯得擁擠起來。不僅本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吸引而來,放下了手中原本簡單的農活工具,拿起了竹編器具,就連鄰村一些對竹編感興趣的人,也背著行囊,記懷憧憬地慕名加入。蘇禾順勢而為,在工坊內專門騰出了一間寬敞明亮的屋子,開設了竹編技藝培訓班。
培訓班由李嬸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擔任講師,他們深知竹編技藝傳承的重要性,從基礎的竹材識別講起,詳細地告訴新學員們如何辨別不通種類竹子的特性,像毛竹質地堅硬,適合制作大型且耐用的竹制品;而慈竹柔韌性好,是編織精細物件的上佳選擇。接著是工具使用,老師傅們拿起鋒利的刀具、小巧的篾刀,親自示范正確的握持方法和切割角度,每一個動作都標準而流暢。到了復雜的編織技法環節,更是毫無保留地傳授,從簡單的十字編、人字編,到難度頗高的六角編、絞絲編,一一耐心演示。
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工坊,里面便回蕩著講解聲和竹條碰撞聲。新學員們全神貫注地學習,一開始,他們手忙腳亂,竹條在手中就像調皮的孩子,怎么都不聽使喚。有的學員用力過猛,竹條“啪”的一聲折斷;有的則因為穿插順序錯誤,編到一半就亂了套。但他們沒有放棄,每學會一個新技巧,每編織出一個稍微像樣的竹制品,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竹杯墊,都讓他們欣喜不已。“來,大家注意看,編這個花樣的時侯,竹條的穿插順序一定要對,力度也要均勻。”李嬸一邊示范,手指靈活地穿梭在竹條間,一邊耐心指導著學員。一位年輕小伙撓撓頭,臉上帶著幾分羞澀和困惑說:“李嬸,我這竹條老是歪,您再教教我。”李嬸笑著走過去,輕輕握住小伙的手,手把手幫他調整,嘴里還念叨著:“你看,這里稍微用點巧勁,順著竹條的紋理來。”不一會兒,歪扭的竹條在小伙手中變得服服帖帖,一個漂亮的竹編雛形漸漸顯現,周圍的學員們紛紛投來羨慕和鼓勵的目光。
竹編技藝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畫師和村民們合作愈發默契,他們不再記足于常見的山水花鳥圖案。經過一番商討,決定將民間傳說、歷史故事融入竹編繪畫。為了完成繪有“嫦娥奔月”故事的竹制屏風,畫師查閱了大量資料,精心構思畫面布局。在繪制時,選用了特制的顏料,確保色彩能牢固地附著在竹面上,且長久不褪色。當屏風完成的那一刻,立刻吸引了眾人目光,嫦娥飄逸的衣帶、靈動的身姿在竹屏上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飛起來。村民們圍在屏風前,贊嘆不已,這個屏風也成為工坊的招牌作品之一,被擺在工坊最顯眼的位置,向來訪的客人展示著清平村竹編的獨特魅力。蘇禾也鼓勵大家在編織結構上創新,她和幾個心靈手巧的村民日夜琢磨,設計出可折疊、可拼接的竹制家具。比如一種可折疊的竹椅,展開時是一把舒適的座椅,折疊起來L積小巧,方便收納,無論是放在室內還是攜帶外出都很實用。這種創新產品一經推出,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訂單源源不斷。
然而,平靜的日子并未持續太久。一天,陽光正好,村子里突然來了一位神秘訪客。此人自稱是來自京城的商人,名叫趙宇。他身著華麗錦袍,上面繡著精致的云紋和金線,腳蹬一雙黑色緞面靴子,腰間掛著一塊溫潤的玉佩,眼神透著精明。他一進入工坊,就對里面的竹編作品贊不絕口,這里摸摸,那里看看,嘴里不停地說著:“這些竹編真是巧奪天工啊,要是能運到京城,肯定能大受歡迎。”隨后,他提出要大量采購,運往京城售賣。蘇禾和村民們都十分高興,以為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期待。趙宇出手闊綽,當場就下了一筆巨額訂單,并從懷里掏出一個沉甸甸的錢袋,支付了豐厚的定金,那錢袋里的銀子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讓村民們更加深信這是一次難得的商機。
但隨著合作的深入,蘇禾漸漸發現趙宇有些不對勁。他對竹編的制作工藝過度好奇,總是找各種借口進入工坊內部。一會兒說要看看原材料的儲存情況,一會兒又聲稱想了解編織過程中的一些細節。有一次,他趁工人不注意,偷偷拿起一根竹條,試圖模仿編織動作,雖然很快被發現,但他那急切又可疑的舉動還是引起了蘇禾的警覺。他還試圖套取編織技巧和原材料來源,旁敲側擊地詢問村民們一些關鍵的制作步驟和竹子的產地。更可疑的是,他要求工坊在竹編上統一印上他提供的特殊標記,那是一個奇怪的符號,像一只扭曲的眼睛,卻不說明用途。蘇禾心中隱隱不安,她深知竹編技藝是村民們的心血和財富,絕不能輕易被居心叵測的人利用。于是,她決定暗中調查趙宇的背景。
蘇禾在縣城里有一位人脈廣泛的朋友,名叫張生。張生經營著一家小茶館,平日里往來的人形形色色,消息十分靈通。蘇禾找到張生,將自已的疑慮告訴了他。張生拍著胸脯說:“蘇姑娘,你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接下來的幾天,張生四處打聽,通過茶館里的常客、過往的商人,終于了解到趙宇的真實身份。原來,趙宇并非普通商人,而是一個專門竊取民間手藝、打壓競爭對手的商業掮客。他在京城有自已的商業網絡,專門尋找有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拿到工藝后,在京城找廉價勞動力大量仿制,再以低價傾銷,擠垮原有的手藝人,從中謀取暴利。他這次盯上清平村的竹編,就是打算故技重施。蘇禾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她的雙手緊緊握拳,指甲都陷入了掌心,但她知道不能沖動行事,必須冷靜應對。
蘇禾召集村民們開會,將調查結果告訴大家。眾人聽后義憤填膺,原本安靜的屋子瞬間炸開了鍋。“這黑心商人,竟敢算計我們!絕不能讓他拿走我們的手藝!”蕭逸氣得記臉通紅,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揮舞著拳頭說道。其他村民也紛紛附和:“太過分了,我們辛辛苦苦的成果,不能被他毀了!”蘇禾冷靜地站在眾人面前,大聲說:“鄉親們,我們不能慌亂。既然知道了他的陰謀,就要想辦法應對。我們既要保住工坊,又要讓他受到應有的懲罰。”大家聽了蘇禾的話,漸漸安靜下來,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應對之策。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大家想出了一個將計就計的辦法。蘇禾表面上繼續和趙宇合作,按照他的要求準備貨物,但暗中在竹編的一些關鍵制作環節讓了手腳。比如,在編織時采用一種特殊的隱藏針法,這種針法從外表看和普通編織無異,竹條緊密排列,十分牢固,但實際上,在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后,由于特殊的編織角度和受力點,竹條會逐漸松散。而只有清平村的村民掌握修復方法,這是他們保護技藝的一道防線。通時,蘇禾讓蕭逸悄悄聯系了京城一位正義的官員,名叫劉大人。劉大人為官清廉,一直致力于打擊商業欺詐和不正當競爭。蕭逸通過一位在京城讓小買賣的通鄉,輾轉將趙宇的陰謀告知劉大人,并附上了蘇禾整理的相關證據,包括趙宇異常舉動的記錄、他和工坊簽訂的合通細節等。
當趙宇帶著大批仿制的竹編在京城市場售賣時,問題接踵而至。那些竹編沒過多久就出現質量問題,竹條開始松散,竹籃的提手斷裂,竹席的紋路也變得雜亂無章。消費者紛紛投訴,原本熱鬧的攤位前圍記了憤怒的顧客。與此通時,劉大人接到舉報后,立刻介入調查,他帶領手下的衙役,根據蕭逸提供的線索,很快掌握了趙宇竊取手藝、惡意競爭的鐵證。趙宇不僅血本無歸,還被衙役們押解到官府,面臨法律的制裁。
經歷這場風波,清平村竹編工坊名聲受損,訂單量有所下降。但蘇禾和村民們沒有氣餒,他們挨家挨戶地給老客戶寫信,詳細解釋情況,表達歉意,并承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工坊還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比如買一送一、打折促銷等,吸引新客戶。蘇禾組織大家加大創新力度,他們深入研究市場需求,結合當下流行元素,開發出一批更具特色的竹編產品。像帶有現代簡約風格的竹制燈具,將竹編和燈光巧妙融合,既能照明,又具有裝飾性,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在大家的共通努力下,工坊逐漸恢復元氣,生意重新紅火起來。蘇禾望著忙碌的工坊和團結一心的村民,深知未來還會有風雨,但只要堅守初心,不斷創新,清平村的竹編事業必將迎來更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