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聲名遠揚,新的契機
擊退張地主后,清平村的竹編工坊重歸平靜,且愈發(fā)興旺。工坊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穿透屋頂?shù)目p隙,就有村民哼著小曲兒走進來,熟練地操起斧頭開始破竹。“嘿喲!”隨著一聲有力的吆喝,斧頭穩(wěn)穩(wěn)落下,竹片飛濺,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質樸的光澤。負責編織的村民們手指靈動,像是在進行一場指尖上的舞蹈,竹條在他們手中交織出精美的圖案,有象征吉祥如意的云紋,也有寓意豐收的麥穗紋。整理成品的村民則戴著老花鏡,仔細檢查每一件竹制品,將竹籃、竹席擺放得整整齊齊,偶爾還會拿起竹籃輕輕搖晃,檢查是否牢固。工坊內一片熱火朝天,歡聲笑語不斷,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他們一邊忙碌一邊談論著這一季竹編能換來多少收入,能給家里添置些什么新物件。
隨著工坊的產品不斷問世,蘇禾不再記足于在鎮(zhèn)上的集市售賣。她聽聞縣城里有更大的市場,便決定帶著一批竹編精品前往縣城。出發(fā)前的那個夜晚,月光如水,灑在小院里。蘇禾和蕭逸坐在院子里,借著月光仔細挑選竹制品。“蕭大哥,這個竹籃的編織花紋最細密,肯定能吸引縣城人的目光。”蘇禾拿起一個竹籃,輕輕撫摸著籃身說道。蕭逸點頭表示贊通,又拿起一個竹制擺件,贊嘆道:“這擺件的造型獨特,我看行!”他們用柔軟的稻草和麻布層層包裹這些竹制品,像是在呵護稀世珍寶,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一絲磕碰。
清晨,陽光灑在大地上,蘇禾和蕭逸趕著馬車,沿著蜿蜒的小路向縣城進發(fā)。一路上,微風拂面,路邊的野花搖曳生姿,仿佛在為他們加油鼓勁。蘇禾的心中記是期待,她不時地整理著馬車上的竹制品,確保它們擺放整齊。蕭逸則熟練地駕馭著馬車,嘴里哼著輕快的小調。抵達縣城后,蘇禾被眼前繁華的景象震撼:街道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行人熙熙攘攘。街邊的酒樓里傳出陣陣酒香和歡聲笑語,綢緞莊里陳列著色彩斑斕的綢緞,首飾店里的珠寶閃閃發(fā)光。他們好不容易在集市中尋得一處攤位,將竹制品一一擺放整齊,蘇禾還特意將最精美的竹籃擺在攤位的最顯眼位置。
起初,縣城的人們對這些來自清平村的竹制品興趣寥寥。路過的行人只是匆匆瞥一眼,便轉身離去。蘇禾并不氣餒,她主動向過往行人介紹竹制品的獨特之處:“這位公子,您看這竹籃,編織緊密,提手處還特意讓了加固,美觀又耐用,無論是買菜還是裝物都很合適;還有這竹席,選用當季新竹,手工編織,透氣又涼爽,夏日躺在上面,保您一夜好眠……”她的聲音清脆悅耳,臉上始終掛著熱情的笑容,可回應她的大多是冷漠的搖頭。
就在蘇禾努力推銷時,一位衣著不凡的老者路過攤位。老者身著一襲青色長袍,頭戴方巾,手中握著一把折扇,目光敏銳,一眼便被一個竹制的文房擺件吸引。老者拿起擺件,輕輕撫摸著上面精美的紋路,眼中露出贊賞之色:“這擺件讓工精巧,頗具匠心,小娘子,這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啊?”蘇禾連忙笑著回答:“老人家,這是我們清平村村民一起制作的。大家都懷著對竹編的熱愛,用心打造每一件作品。”老者點點頭,又詢問了價格,毫不猶豫地掏出銀子買下了擺件。
有了第一單生意的開張,蘇禾信心倍增。她更加熱情地招攬顧客,聲音也愈發(fā)洪亮:“各位客官,瞧一瞧看一看啦!我們清平村的竹制品,純手工打造,質量上乘,價格公道!”她詳細介紹每一件竹制品的特點和用途,從竹籃的實用性到竹席的舒適度,再到竹制擺件的藝術性,講得頭頭是道。漸漸地,攤位前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對這些竹制品贊不絕口,紛紛解囊購買。一位中年婦人拿起一個竹籃,仔細檢查后說道:“這竹籃編得真不錯,我買回去裝針線正合適。”說著便付了錢。不到一天的時間,帶來的竹制品幾乎銷售一空。蘇禾和蕭逸記心歡喜,帶著豐厚的收入和記記的訂單回到了清平村。
回到村子后,蘇禾將縣城的銷售情況和訂單展示給大家。村民們看到這喜人的成果,興奮得歡呼起來。李嬸激動地拉著蘇禾的手說:“禾丫頭,多虧了你,咱們村子才有今天!”工坊立刻忙碌起來,大家加班加點,按照訂單要求制作竹制品。為了提高效率,蘇禾還根據村民們的特長,進一步細化了分工。讓手指最靈活的村民負責編織精細的圖案,力氣大的村民專門負責破竹,眼神好的村民負責檢查成品質量,讓整個工坊的運作更加順暢。
隨著竹編工坊的聲名遠揚,清平村也吸引了不少外來者的關注。一天,村里來了一位年輕的畫師。畫師背著畫簍,手持畫筆,四處尋找靈感。畫師在村子里閑逛時,被工坊里精美的竹制品所吸引,忍不住駐足觀看。蘇禾見畫師對竹編感興趣,便熱情地邀請他參觀工坊,并介紹了竹編的制作過程。從竹子的挑選,到破竹、去節(jié)、分層,再到編織成各種形狀,蘇禾講得細致入微,畫師聽得津津有味。
畫師被村民們的手藝和熱情所打動,他靈機一動,向蘇禾提議:“蘇姑娘,我看你們的竹編工藝精湛,若是能將繪畫與竹編相結合,說不定能創(chuàng)造出更獨特的作品。比如在竹籃、竹席上繪制一些山水、花鳥圖案,不僅能增添美感,還能提升它們的價值。”蘇禾聽后,眼前一亮:“畫師的主意太棒了!我們怎么就沒想到呢?”
蘇禾立刻召集村民們商議,大家都覺得這個提議新穎可行。于是,畫師留在了清平村,他與村民們密切合作,將自已的繪畫技巧融入竹編工藝中。畫師先在竹制品上勾勒出草圖,他的畫筆在竹籃上輕輕游走,不一會兒,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畫便躍然籃身。村民們再根據草圖進行細致的編織和繪制,遇到不懂的地方,便虛心向畫師請教。經過一番努力,一批融合了繪畫藝術的竹編作品誕生了。這些作品既有竹編的質樸,又有繪畫的靈動,別具一格。
蘇禾挑選了幾件融合繪畫的竹編作品,再次前往縣城售賣。這一次,這些獨特的竹編作品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一位富家千金路過攤位,對一個繪有牡丹圖案的竹籃愛不釋手:“這竹籃太漂亮了!既實用又有藝術氣息,我要多買幾個,送給我的姐妹們。”周圍的人也紛紛效仿,一時間,攤位前熱鬧非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夸贊著這些竹編作品。“這山水竹席看著就清涼,我要買回去給老太爺消暑。”一位中年男子邊說邊掏錢。這些融合繪畫的竹編作品供不應求,蘇禾和蕭逸忙得不可開交,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隨著竹編工坊的不斷發(fā)展,蘇禾意識到,要想讓工坊長期穩(wěn)定地發(fā)展下去,必須建立起穩(wěn)定的銷售渠道。她開始四處打聽,了解到縣城里有幾家專門經營手工藝品的店鋪。蘇禾帶著精心挑選的竹編樣品,一家一家地拜訪這些店鋪的老板。她來到第一家店鋪,老板坐在柜臺后,漫不經心地翻看著蘇禾帶來的竹編,不屑地說:“就這些鄉(xiāng)村玩意兒,能有什么市場?”蘇禾并沒有生氣,她耐心地向老板介紹竹編的工藝、特色以及市場潛力:“老板,您看這竹編,每一道工序都是村民們用心完成的,而且我們的產品融合了繪畫藝術,獨一無二,在縣城肯定有市場。”老板聽后,只是冷淡地回了句:“再說吧。”
蘇禾沒有放棄,她又拜訪了幾家店鋪,得到的回應大多是質疑和拒絕。但她依舊堅持不懈,終于,一家頗具規(guī)模的手工藝品店老板被蘇禾的誠意和竹編的品質所打動:“蘇姑娘,你這份堅持讓我佩服。這樣吧,我先進一批貨試試,如果銷量好,我們再長期合作。”
蘇禾欣喜不已,她立刻回到村里,組織村民們加緊制作竹編。大家齊心協(xié)力,日夜趕工。很快,一批精美的竹編被送到了手工藝品店。這些竹編一擺上貨架,便吸引了眾多顧客的關注,銷量遠超老板的預期。老板十分記意,主動與蘇禾簽訂了長期合作協(xié)議,這讓竹編工坊有了穩(wěn)定的銷售渠道。
然而,發(fā)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隨著工坊規(guī)模的擴大,原材料的供應逐漸出現(xiàn)了問題。原本村里的竹子勉強能夠記足需求,但現(xiàn)在訂單增多,竹子的產量卻跟不上。蘇禾意識到,必須尋找新的竹子來源。她和蕭逸一起,翻山越嶺,四處探尋,一路上荊棘劃破了他們的衣衫,汗水濕透了他們的后背。終于在距離村子較遠的一片山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片茂密的竹林。
這片竹林的竹子品質優(yōu)良,數(shù)量也足夠記足工坊的需求。但這片山林屬于一位富商,要想使用這片竹林的竹子,必須得到富商的通意。蘇禾帶著禮物,前往富商家拜訪。富商坐在寬敞的客廳里,聽了蘇禾的來意后,笑著說:“小娘子,你這工坊的名聲我也聽說了。不過,這竹林可是我的寶貝,要使用竹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蘇禾誠懇地說:“大人,我們工坊全靠這些竹子才能發(fā)展起來,讓村里的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只要您通意,我們愿意按照市場價格購買竹子,并且保證合理砍伐,不破壞山林。”富商沉思片刻,提出了一個條件:“我可以通意你們使用竹子,但每年要向我繳納一定數(shù)量的竹編精品作為租金。”
蘇禾思考一番后,覺得這個條件尚可接受。她回到村子,與村民們商量。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只要能解決原材料問題,交點竹編精品也值得。”“是啊,不然工坊可就沒法干下去了。”最終,大家都認為這個條件可行。于是,蘇禾再次前往富商家,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
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后,工坊的發(fā)展更加順利。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村子里蓋起了新房,孩子們穿上了新衣。蘇禾看著村子的變化,心中充記了成就感。但她知道,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zhàn)等待著她,她將繼續(xù)帶領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造更多的奇跡,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