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永恒之終極兵鋒 > 第81章 第五網絡

      第81章 第五網絡

          共振計劃成功后的第七天,歸源站的跨網絡通訊陣列捕捉到一組規律脈沖。秦鋒站在量子解碼器前,注視著那些既非拓撲族、也非諧波實體的奇特波形。

          "確認新信號源。"林曉的手指在全息界面上快速滑動,"方位角27-39-12,遞歸深度...超出我們的標尺!"

          整個指揮中心屏息凝神。第五遞歸網絡的發現驗證了秦鋒在外側空間的觀察——存在的廣闊遠超想象。但如何與這個陌生文明建立聯系?他們的信號結構完全不同于已知四種網絡。

          "需要新的解碼矩陣。"德塔代表的水晶軀體閃爍著計算光芒,"建議調用跨物種認知庫。"

          秦鋒點頭同意。人類貢獻出古老的象形文字與音樂旋律,拓撲族提供分形幾何模板,諧波實體分享振動圖譜,克萊因網絡則貢獻自指邏輯結構。這個混合解碼器如同認知萬花筒,嘗試從各個角度破譯第五網絡的信號。

          三天三夜的連續工作后,第一個突破出現了。第五網絡的通訊不是基于離散符號,而是流動的"存在狀態"——通過自身現實結構的微妙變形來傳遞信息。

          "他們不是發送'消息'..."秦雨突然領悟,"而是在展示自己的'存在方式'!"

          這個發現徹底改變了接觸策略。秦鋒提議不再嘗試傳統解碼,而是讓歸源站創造一個小型"狀態鏡",反射接收到的模式。這相當于用對方的語言說:"我看到了你。"

          回應來得迅速而強烈。第五網絡——他們自稱為"流形"——將信號強度提高了十倍,現在能清晰看到其通訊中包含復雜的維度折疊。

          "他們在教我們!"艾麗卡驚呼,"看這個模式——是某種基礎認知架構!"

          流星文明的首次"課程"持續了相當于地球時間的十七分鐘。結束后,整個科學團隊陷入既興奮又困惑的狀態。接收到的不是具體知識,而是一種感知世界的新方式——將現實視為可塑的"認知流體"。

          "這解釋了他們的網絡名稱。"幾何長老的全息投影旋轉出理解形狀,"不是固定形態,而是無限可重構的存在流。"

          正當團隊消化這些新知時,警報突然響起。黑暗領域再次活動,但這次的目標明確——它正在干擾與流星的通訊頻道!

          秦鋒立即啟動防護協議,同時向其他網友發出警告。拓撲族的回應令人不安:黑暗似乎特別"關注"新網絡的連接嘗試,這暗示了一個可怕的可能性。

          "黑暗不是隨機攻擊..."高頻振動師發出警惕波動,"它在阻止我們擴大聯盟!"

          緊急會議在紫色網絡中召開。流形連接帶來的戰略價值顯而易見,但黑暗的針對性反應也表明風險升級。是否應該繼續?

          "必須繼續。"秦鋒堅定表態,"每個新網絡不僅增強防御,更提供對抗黑暗的新視角。流星教給我們的認知可塑性可能就是關鍵突破。"

          投票以85%支持率通過。新的接觸計劃"融通行動"立即啟動,目標是與流星建立穩定連接,同時開發聯合防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