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東方日報
反正這個年代,又沒有什么版權意識。
當然這樣一來,都是人家的二手消息,勢必會失去很多讀者。
汪英賓馬上說道:“不是,保證是一手的消息,當然賣給你們的,也只是通過電話描述的新聞,具體需要你們自己去編輯。”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既然如此,那我們談談價格吧!”
這是權宜之計,《東方日報》正在組建自己的記者網絡,等時間一到,根本都不需要購入新聞。
更何況,陳光良也明白,《申報》的總經理史量才,絕不會坐視不管,早晚要收拾張竹平和汪英賓。
實際上,關于《申報》的史量才和張竹平的事情,陳光良也是了解一些。
大概意思就是張竹平負責《申報》,可謂一人之下,《申報》能有今天也有張竹平一大半的功勞。但張竹平雄心勃勃,具有遠大理想,不甘長期屈居人下,為他人做嫁衣。隨著《申報》達到鼎盛,僅在史量才一人之下的張,地位日高,權勢日盛,報館內一切對內對外事務,他時常提出自己的意見。
說白了,張竹平離去之心也在心里埋下,所以走之前就準備做些賣公司資源的事情,而1924年美國留學歸來的汪英賓便是張的幫兇之一。
很快,雙方達成價格上的協議。
這一次想申時電訊社購入新聞,是陳光良的提議,他知道張竹平和汪英賓一定會同意的,畢竟兩人自立申時電訊就已經意味著要離開《申報》。
待汪英賓離開后,陳光良說道:“最近的《商報》,就按我說的方式繼續出版,先試試效果!”
最近,報社已經在招募編輯、記者,自然新聞數目也會增加;如今,又從申時電訊社購入新聞,又是多了不少。
在《東方日報》沒有創刊之前,倒是可以先在《商報》進行改革試驗。
黃春蓀此時已經對陳光良有些佩服,說道:“陳經理改版的這一招,我感覺會非常有用,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大量的新聞內容,好在我們也在擴大記者群。”
陳光良笑道:“像《申報》這樣的大報,新聞都非常充裕,所以他們不僅向全國其他報社出售新聞,旗下亦有《時事新報》。所以,我們后期也是如此,完全不用擔心。”
黃春蓀馬上說道:“那不如保留《商報》?”
陳光良也思索起來,隨后說道:“晚點一起討論下吧,《商報》就算保留,也只能出兩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