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東方日報
吳廣亮等人隨即記錄下來。
陳光良又問道:“設備的事情呢,你們是怎么想的?”
其實這些設備,別說現在快三十年代了,就是再往前面二十年,歐美也已經有這樣的設備。豆奶的制作工藝并不困難,只是大家沒有想到這種產品而已。
吳廣亮說道:“我們的想法是通過自行設計,然后采購相關的設備,進行一個組裝即可。例如這個研磨機,日本都有進口的”
聽到要從日本進口機器,陳光良也沒有表示反對,畢竟師夷長技以制夷。說不定日本機器研磨的豆奶,提高了華夏人的身體素質,將來能在戰場上出一份力。
“行,最近最短時間,我們想設計一下生產線,豆奶的口味現在還不錯,而且后續可以調整。”
問題不大,幾個月時間就能搞出一套生產線來。
這一時期,華夏已經可以生產膠鞋等,例如大中華橡膠廠是今年投產的,采取的是日本的設備和技術,后世還能生產輪胎等制品;華夏還有生產電風扇的,電機都是自己生產的,華生牌電風扇已經是市場上的主要品牌
所以說,陳光良一開始就知道,‘豆奶’的工藝不會太復雜,如今來看,果不其然。
實際上,最近陳光良將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了《東方日報》的籌備上。
他親自培訓編輯、記者,親自應聘新加入人才事宜,很多事情他都是親自抓,這樣他才放心。
12月中旬,東方報社。
陳光良在辦公室里,和黃春蓀、張靜廬一起接見了‘申時電訊社’的汪英賓。
‘申時電訊社’是申報的總編張竹平和副總編汪英賓,背地里成立的一家電訊社,一是張、汪明顯另起爐灶,二是申時電訊社實際是出賣《申報》的資源。
目前《東方日報》正稀缺這種資源,自然馬上洽談合作。
陳光良開口說道:“汪先生,我們也是滬市的報社,你們賣給我們的消息,會不會晚一天。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不會買這種消息,還不如從申報上轉載。”
所謂轉載,其實就是抄襲,當然內容重新編輯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