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1929年

          至于全國的新聞,甚至是海外的新聞,目前還只能采取購買的方式。當然,只要《東方日報》能穩定兩萬份以上,那接下自然也會在全國重要城市安排駐點。

          陳光良給這些記者,都配備了一輛自行車,方便他們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特殊情況,自然還能采用汽車的方式到達現場。

          培訓完記者,陳光良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最近一段時間,他一半精力都在東方報社上。

          這時候,黃春蓀走進他的辦公室,匯報道:“陳經理,《商報》銷量最近增長了足足兩千份,怕是《東方日報》創刊時,能達到一萬份。”

          原來的《商報》,銷量維持在五六千份一天,待陳光良接手一個月時間出頭,銷量便開始提升了。

          首先是版面的改變,《商報》也采取‘文摘文’的方式,放棄宂長的篇幅;其次是涉及面擴大,不僅僅是新增了記者,還購入了新聞。

          陳光良抬頭說道:“在《東方日報》創刊的一周前,我們便在《商報》上刊登廣告:第一是宣傳《東方日報》,第二是《商報》將回歸商業性質的報紙?!?br/>
          這樣一來,《商報》可能剛剛的起勢,又會被打斷。

          黃春蓀開口說道:“要不要拿出一些資金,邀請商業經濟人才,來拯救一下《商報》?!?br/>
          他算是‘三朝元老’,方椒伯時期就已經是《商報》廣告部主任,洪雁賓時期則是合伙人兼協理,如今同樣被陳光良委以重任,擔任執行協理。

          陳光良果斷說道:“不用,我們所有的精力,都會放在《東方日報》上,只要《東方日報》可以成功,那么以后反哺《商報》就會很輕松。如果一開始分心,可能兩件事都兼顧不上?!?br/>
          “明白”黃春蓀果斷說道。

          此時他才明白,這個年輕人的厲害,一份上萬銷量的報紙,說‘放棄’就放棄。

          要知道,如果當初他們的銷量可以上萬,就不會賣《商報》了。

          “咚咚”

          “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