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從上海灘崛起的百年豪門 > 第152章 最大的項目

      第152章 最大的項目

          退一萬步來說,全部留著收租,陳光良也不是沒有實力。

          租界要到1941年底才淪陷,租金都能讓其回本,當然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很快,陳光良就見到大華飯店的執行人伊利·嘉道理以及其他三名重要的股東,包括小亨弗里斯的父親老亨弗里斯。

          伊利·嘉道理,是‘上海·香港’嘉道理家族的創始人。

          其早年從上海去香港時,身上僅有五百塊錢。他用這筆錢開了一家股票經紀行,憑著猶太人的精明能干,嘉道理在股票買賣中賺到第一桶金。錢生錢的道理猶太人似乎天生就懂,伊利·嘉道理迅速將賺來的錢進行投資。他與朋友合作,于一九零三年成立了中華電力公司。盡管當年發電機的功率很小,香港也僅有少數洋人能用上電燈,但聰明的嘉道理已預見到電力事業是個大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他集中精力專注于中華電力公司。一九零六年,伊利·嘉道理又購入香港上海大酒店的大量股份,成為大股東。

          猶太富商嘉道理家族在上海擁有大量房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靜安寺的大理石大廈,又名嘉道理大廈。這座宮殿般的豪宅用料考究,工程總造價高達100萬兩白銀,占地1.5萬平方米,室內面積3300平方米,包含大小客廳和20多個房間,于1928年建成。

          眾人在大華飯店的會議室,進行了會談,陳光良身邊也只帶了一個屬下郭德明。

          陳光良直接開價道:“對于這幅地皮,我們長江地產很感興趣,就是不知道整個項目什么時候能交割。”

          這個很重要,因為交割時間太晚,他可能來不及進行‘分層分期銷售’。

          陳光良的想法中‘’事件前,他要清空滬市的地產項目,不然等到‘’事件來臨時,可能就來不及。

          當然租界的地皮和物業,到1937年前夕,應該還有一波高峰,有機會出售。

          伊利·嘉道理看著年輕的陳光良,如果不是小亨弗里斯擔保,他都懷疑是否有實力吃下。

          既然有人擔保,他也不再廢話的說道:“11月份之前,可以完成交割。但如果你和那個孫的價格誰出的高,我們就賣給誰,另外談成后,需要繳納一筆撻定(定金)。”

          其他三名股東也紛紛露出饒有興趣的表情,畢竟現在兩個華資地產大亨搶奪這幅地皮,于他們有利。

          陳光良隨后說道:“235萬兩白銀,這是我的價格,并且我能在一周時間,給你們下撻定。”

          他覺得孫春生購買這幅地皮,不太可能是自己開發,因為他記得前世的一篇新聞,說這個孫春生最高財富也就四百萬白銀。

          按照這個地皮的未來升值潛力,說明孫春生并沒有一直持有這幅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