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殿內嘩然聲驟起,百官驚恐地后退。沈鳶冷笑著,步步緊逼:太后欲弒君篡位,證據確鑿。這鳳袍內匕,便是最好的證明!

      太后大驚失色,慌忙站起,欲奪路而逃。顧家軍早已嚴陣以待,迅速上前將她攔住。

      謝無咎率玄鳥衛沖入殿中,直奔太后而去。太后見狀,色厲內荏:謝無咎,你敢!

      謝無咎卻毫不留情,一把抓住太后手腕,將她牢牢制住。太后掙扎著,咬牙切齒:你這叛徒,敢對哀家動手

      太后,你為權勢不惜弒君,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謝無咎怒喝一聲,殿內眾人無不震撼。太后被制,百官皆跪。沈鳶走到龍案前,拾起卷宗,大聲道:各位大人,這所謂的通敵罪狀,實乃太后為鏟除顧將軍而偽造。這‘鳶眼’記號,乃是顧將軍故意所留,只為今日揭露真相!

      說罷,她將卷宗高高揚起,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到。百官見此,皆竊竊私語。有年邁臣子顫巍巍地站出來,顫聲道:若真如夫人所言,這……這可如何是好

      沈鳶環視眾人,沉聲道:如今太后陰謀已敗,陛下年幼,朝政需諸位共同商議,還望諸位以天下為重。

      太后被押下,殿上秩序漸穩。沈鳶命人將匕首呈于龍案,作為證物。此時,殿外傳來消息,顧長陵舊部已接管城門,北狄援軍被拒于城外。沈鳶聞之,心中稍安。

      謝無咎走至沈鳶身側,低聲道:大人,事成矣,后續如何處置

      沈鳶微微一笑:先穩住朝堂,再作打算。

      謝無咎點頭,二人默契十足。殿內百官仍在議論紛紛,但沈鳶知道,這場權謀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

      data-fanqie-type=pay_tag>

      第五章·血詔·翻盤

      金殿風云稍定,沈鳶立于龍案之側,宣旨聲落,百官皆伏。太后被押入冷宮,玄鳥衛聽命于謝無咎。沈鳶以顧長陵舊部為依托,暫代朝政,然她深知,根基尚淺,危機暗伏。殿外,陰云密布,似有暴雨將至。

      沈鳶密會李參軍,于偏殿商議后事。李參軍事急言切:大人,太后雖敗,但其黨羽遍布六部,需速清理,以防生變。

      沈鳶點頭,然憂心忡忡:若大清洗,必生動蕩,如何安撫民心

      李參軍沉思片刻,低聲道:可借太后之手,頒旨大赦天下,以穩民心;同時以‘通敵案重審’為名,逐個清算其黨羽。

      沈鳶心有所動,卻又顧慮重重:如此一來,朝中勢力平衡恐遭打破,陛下年幼,我等代行朝政,恐招非議。

      謝無咎適時而至,聽罷二人的對話,沉聲道:大人所慮極是。依我之見,可先以太后通敵叛國之罪,株連其親信,但留一線生機,促其倒戈;同時,借陛下之名,設‘通敵案重審’御史臺,明查暗訪,以正視聽。

      沈鳶點頭稱是,然眉間憂慮未散。

      正當三人密謀之際,殿外侍衛來報:大人,顧二公子求見,言有要事。

      沈鳶心中一凜,顧二公子乃顧長陵之弟,手握邊關重兵。李參軍低聲道:大人,邊關兵權不可忽視,若得顧二公子支持,朝局或可穩如磐石。

      謝無咎亦道:然若其心生異志,恐生他變。

      沈鳶思忖片刻,決然道:宣。

      顧二公子入殿,面帶風霜,目光如炬。沈鳶迎上前去,行禮道:二公子,此次邊關兵馬辛苦了。

      顧二公子還禮,然語氣冷峻:嫂夫人,長陵雖死,但我顧家滿門忠烈,不容他人污蔑。

      沈鳶聞之,心中一痛,卻強作鎮定:我此次喚二公子來,是欲共商顧家清譽之事。

      說著,將卷宗遞上,此乃通敵案卷宗,其中有諸多疑點,望二公子協助徹查。

      顧二公子接過卷宗,匆匆瀏覽,眼中精光閃爍:嫂夫人,此案幕后之人,我自會查明。但邊關戰事緊急,我需速回,不可久留。

      沈鳶點頭:二公子放心,我自會派心腹送二公子出城。

      謝無咎聞言,主動請纓:我護送二公子。

      顧二公子微微頷首,算是應允。

      待顧二公子離去,沈鳶長出一口氣,然殿內氣氛卻愈發凝重。李參軍憂心道:大人,顧二公子此去,若引得邊關局勢動蕩,該如何是好

      沈鳶沉默片刻,道:邊關乃國之重地,不容有失。我已遣心腹潛入邊關,暗中協助顧二公子穩定軍心。即便有變,我等也當盡力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