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節:為誰而戰
在遠在里加爾大陸南端的草原游牧民族眼里看來,自詡文明社會的定居民不過是一群柔弱無力的綿羊。這所指的不單是他們在生活上多數都以農耕為生缺乏戰斗和狩獵采集的能力,一輩子祖孫老小都待在同一片土地上如同被圈養的家畜。在精神上,西海岸和各大帝國的農民還有工人們,也與阿布塞拉人天差地別。
有過放牧經驗的人都明白不論羊群有多大,只要找好并且控制掌握好領頭羊,那么余下的那一大群就都會聽從指令。這種盲從和缺乏主見在人類身上亦得到深刻體現,相較以閑散部族聚居刀口舔血于惡劣環境之中謀生的游牧民,定居民的文明程度越高,單一國家的人口基數越大,從眾心理就越是明顯。
學者們將這歸咎于僵化的職業與階級帶來的結果,一輩子除了種田什么都不會的農民并不擁有主見,由他們所組成的“多數”在面對擁有先天武力和階級優勢的貴族這些“少數”的時候第一反應也自然是卑躬屈膝。
生物的本性是趨利避害,面對存在于食物鏈更高階級的個體動物們的第一反應會是逃離。而在人類社會亦是如此,只是有的時候就連逃也逃不掉因而最后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地逆來順受。
大部分人早已習慣了生命當中由其他人所賦予的不平等,外貌、財產、權力、出身,作為社會生物的人類自出生開始就注定擺脫不了與身遭的其他個體對比的事實,若是不能忍受這一切的話那么人生必將無法進行下去。因而一般的平民面對來自高位的不平等和欺壓都會選擇退卻忍讓,即便若是集結起來的話他們所擁有的力量遠勝于對方,但卻總是會因為擁有優勢的那少數人而戰戰兢兢,逆來順受。
不平等,不美好,但至少他們活著——亞文內拉南方和其他許多西海岸地區常見的這種不合理的社會情形,至今仍舊存在的原因就在于此。它并不需要滿足所有人的理想和普世觀念,只是在眼下在這種特定情形之中能夠行得通,它就會這樣繼續存在下去。
直到某個人或者某一群人試圖挑戰它為止,亞文內拉的領主貴族們肆意橫行不把人民當一回事的情況都會一直存在。
但人終究是人。
他們不是只要眼下能夠活下去那么其他一切都無所謂的牲畜,他們不是圈養的綿羊。
他們是活生生的人類。
我們的賢者先生曾經在愛德華王子進行三月宣言的時候,說他給予人民的是“危險而又無比美麗的希望”——而這也正是人類與其它生命最大的區別。
圈養的牲畜無法在腦海當中描繪未來,它們沒有想象力,因此也不會產生危險的結果。
希望對于人類而言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既可以在當下所處環境極為艱難的情況之中令困苦不已的人們繼續堅持下去,也同樣可以在其它的一些情況當中,成為一觸即潰的局勢所欠缺的那,最后的一根稻草。
言語的力量是可怕的。
愛德華在一直習慣了逆來順受的農民們心中點燃起來的是希望的火花。
他們曾經沒有渴求,非要說有的話也就僅僅只是守住現在的生活不要失去更多。但現在他們嘗到了美好生活的滋味,見到了一切都會變好的征兆。他們看到了前方存在的希望的光芒,不再是為了不屬于自己的領主的利益而打一場迷茫的戰爭,他們有了目的,他們有了決心,他們明白自己要前進的方向。
這擴大開來的星星之火有朝一日必將成為燎原之勢,但眼下它剛剛開始自艾卡斯塔平原擴散至內拉森林,首當其沖的,就是那些被焚燒了村莊屠殺了妻兒的,南方的農民們。
美好是需要丑惡作為對比的,而人類這種生物所擁有的希望這種東西一旦由于他人的惡意被徹底滅絕,那么即便是與綿羊家畜無異的定居民,也會在一瞬間因為了無牽掛,破釜沉舟成為最可怕的復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