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面斥董卓吾劍未嘗不利以來,袁紹打仗幾乎就沒輸過。 包括官渡之戰,若要嚴格意義上講。 曹操僅僅只是打退了袁紹,并不是打敗了袁紹。 曹操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袁紹死的早,導致兄弟睨墻。 歷史歸因效應,其實可以用在三國所有人身上。 人們都說讀《三國》,若你讀不出英雄氣,你便等于白讀。 凡事就怕對比,三國有些人跟其他人比起來像小丑。 但你真正將他單獨拎出來,就會發現他身上也有很多高光。 像袁術,歷史上首創驅虎吞狼之策。 能讓匈奴人、黃巾軍為他效力,并極其善于挑撥離間,刺客暗殺。 “吾意已決,不必多言?!?br/> 袁紹眼神逐漸堅毅,回復往日神采。 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當初界橋之戰時,自己陷入絕境,然后大聲喊出—— “大丈夫只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袁軍正式北上,于易水南岸,沿十里路設營。 袁軍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渡河。 易水河并不寬闊,但強行渡河,也有被公孫軍半渡而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