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孔北海大名,早就想與之一會。” “徐州如此繁榮昌盛,必北海之功也。” 禰衡雖然狂得沒邊兒。 但真正令他佩服的,只有孔融與楊修兩個人。 別人曾問禰衡認為誰最有才,禰衡回答說: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 有很多人誤以為禰衡把孔融、楊修比作自己的兒子了,連這兩個人一起羞辱了。 這顯然就望文生義了。 這里的“兒”是指孺子男兒。 大兒就是大丈夫,大豪杰的意思。 即禰衡認為只有孔融算大才,楊修算小才,剩下的人都是碌碌之輩,濫竽充數的。 孔融是天下名士,世之大儒。 在曹植成年之前,孔融的文章基本上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天板。 同樣文采出眾的禰衡,當然會敬佩孔融了。 黃射卻笑道: “正平此言有誤吧?” “我聽聞徐州之富,緣于劉玄德用李子玉為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