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裝是要從此渡河,襲取鄴城。 袁紹接到消息之后,即刻全軍拔營,準備出擊截住李翊的部隊。 左右或有人諫曰: “今李翊大軍盡出,欲渡河襲鄴。” “陳地必然空虛,不妨舉大軍去陳郡,迎取天子。” “則李翊必引軍還,我道卻于半道擊之,則李翊可破,河南可定也!” 袁紹大怒,叱道: “汝等小輩,豈知兵法?” “李翊慣于用兵,我大軍在此,行速豈有李翊快耶?” “若使其渡河襲鄴,我軍救之不及,則孤無家可歸矣。” “向者官渡一敗,乃彼不肯出戰,只與我軍相持。” “故使我軍性命盡數系于烏巢一地。” “今彼主力盡出,我大軍以逸待勞,豈可坐失良機?” 袁紹晚年“干大事而惜身”的性格缺點,被無限放大。 尤其在經歷了官渡一敗之后,他已不敢再用出“險招”了。 穩扎穩打,尋求決勝,這就是袁紹目前的最優解。 尤其袁軍是非常怕相持戰的,因為他們人多嘛。 現如今李翊主動帶主力北上,袁紹怎么可能放過這個與之正面決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