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八十七章 坦桑尼亞總督區

      第八十七章 坦桑尼亞總督區

      胡耶·瓦斯杰是個沒多大野心的人,而且在實際上他對于奧地利人的敬畏要遠多于感激的。

      畢竟之前的基蘭·瓦斯杰和卡來卡邦在前者眼中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存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奧地利人面前就像是一個氣球一樣一捅就破。

      胡耶·瓦斯杰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實際上沒得選,這個鄰居的實力遠超他的想象,或許只有英國人才能與之匹敵。

      但是現在整個印度風起云涌,英國還能不能保住基業還不知道,此時更應該和奧地利人搞好關系。

      而且奧地利一方的要求并不過分,要求的領土不過是一塊靠近內陸和特蘭奎巴差不多面積的土地而已。

      至于輸出勞工協議,胡耶·瓦斯杰覺得自己領地上的賤民礙眼很久,能拿他們去換錢換裝備真的很值。

      至于承諾不向奧地利及其殖民地輸送鴉片,改種棉花,胡耶·瓦斯杰倒是覺得無所謂,畢竟種鴉片他也沒有銷售的門路,最后還是被洋行刮走大部分油水,除此之外還要被宗教人士批評。

      實際上印度北部的瓦爾馬高原和恒河三角洲才是鴉片的主產區,南部的降水太多反而不利于鴉片的生長,即便是種出來也只能按下等品算。

      (孟加拉產的鴉片,又稱班公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上等的鴉片。)

      種棉花雖然沒有種鴉片賺錢,但是勝在穩定,實際上這應該算是優化資源配置,而并非要挾。

      不過胡耶·瓦斯杰怎么想對于奧地利來說并不重要,弗蘭茨的目的是印度的人力開發東非高原,同時將斯里蘭卡地區的“水”搞混。

      至于那塊土地可以拿來種棉花,還可以用來迷惑英國人。

      此時不得不提一句奧地利帝國的東非總督區,弗蘭茨最初的計劃是打算用荷蘭人開發東非,這樣就能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同時在接收的時候也比較容易。

      結果連續兩任坦桑尼亞總督,拿著弗蘭茨的計劃表都干不好事情,吸引的移民人數還沒弗蘭茨送過去的多。

      第一個本尼·厄爾賓,可謂是身兼天時、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大氣運者,開局坐擁上萬殖民者,有兩大帝國(奧地利和阿曼)的支持,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東非混血兒,難得地長了一張白皮,還有一個坦桑尼亞地區最強的王國支持。

      結果由于過于信任自己的黑人兄弟,導致其過于膨脹,最終引發了韋金之亂。

      如果不是弗里德里希及時趕到,恐怕坦桑尼亞總督區就要淪為一片火海,并且重現當年的囚奴堡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