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穿梭機故障,滯留古代當農民 > 第160章 經驗起手,老面酵發面教程

      第160章 經驗起手,老面酵發面教程

          在用老面酵發面這個事情的話語權上,王冬麥說自己技術領先,那估計沒人敢反駁她。

          不過這也是她發壞了一百多斤面之后總結出來的經驗。

          老面酵子一做出來的時候,她壓根看不上這玩意,要不是因為家里姑娘說這個能讓死面饃變蓬松軟呼,嚼起來不累牙還能吃出甜味,那她是鐵定不會浪費面的。

          要知道,面可貴了,尤其是白面,她以前都沒吃過白面,也就今年家里有點小錢了,才開始吃的。

          老面酵子發面主要講究一個經驗,沒錯,面發多了,經驗就來了。

          一塊巴掌大的干面酵子,泡開后加入生面簡單攪拌讓其醒過來后,這樣一海碗的量可以和最多十斤的面。

          不過五到八斤是最適合的狀態。

          夏天和面后,不消一個時辰就可以起了,春秋兩季,只要面團在暖和處,不消半天也就可以起了,而冬天,由于天太冷,最好是借助熱乎的灶臺來催發。

          但溫度也不宜過高,以她家為例,鍋灶里最好是所有柴禾都燃盡半個時辰后將面團放置在鍋內。

          這樣利用灶膛內的余溫,就可以將面團催發。

          而對于鍋灶內的柴禾,也是有講究的,稻草茅草一類,極易燃極易產生草木灰的,余溫持續時間最短,適合夜間催發,這樣放置一夜,第二日早起可以安心做饅頭。

          而蘆葦,蒿子,細樹枝一類的柴禾,產生的草木灰多,但余溫卻可持續兩個時辰,比較適合早晨和面,下午做饅頭。

          而真正的砍下來劈成一節一節的大木頭,這種才是余溫最多的,也是沒有經驗的人最不適合用來在冬天催發面團的柴禾。

          因為會用力過猛,一不小心就會把面團催過頭,這樣底部被烤干的面團,再拿出來接觸到冷空氣,做出來的饅頭就會不好看,比正常的饅頭硬些,小一些。

          饅頭發硬,個頭小,一般都是發面不成功的表現。

          而這才是發面的第一步,給發好的面加面堿,才是最考驗人的活。

          由于沒有食用堿,所以這個堿就是劉小冬自己制作的草木灰堿水提純出來的堿片,在做饅頭時加水融化后制作的簡易堿水。

          而又由于劉小冬對于堿的用量也沒有一個定量,所以,就由著王冬麥和趙來英婆媳一次一次試了。